2025 年中国 - 东盟多式联运迎来突破性进展,政策框架与基础设施进入深度融合阶段。广西南宁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,构建 “陆海铁空” 立体物流体系,涵盖 4 条中越跨境电商陆路通道、1 条中越班列运输通道、1 条中国 - 东盟海陆联运通道及 15 条跨境电商国际货运航线。成都新增直飞迪拜全货机航线,每周 5 班覆盖中东核心市场,而重庆 “东盟快班” 通过中欧班列与陆海新通道无缝衔接,实现东南亚至欧洲 25 天直达,较传统海运节省 5-10 天。
合规升级方面,东盟原产地自主认证机制(AWSC)于 2024 年 9 月正式实施,经认证的出口商可通过 “原产地声明” 替代传统 Form D 证书,简化跨境清关流程。例如,某机械配件企业通过该机制将越南至泰国的关税减免申请时间从 7 天压缩至 24 小时。
多式联运的智能化进程显著提速。广西南宁综保区至吴圩机场实现 “区港联动无感通关”,通过电子关锁技术自动解锁转关集装箱,通关时长压缩至 1 小时,日均处理能力达 200 万单。四川推出的多式联运数智平台整合 “铁公水空” 数据,为 15 条重点产业链提供智能调度、全程监控等服务,物流成本降低 15%-20%。
绿色物流成为新焦点。江苏远洋打造的 5 艘 120 标箱纯电动集装箱船将于 2024 年底投入京杭运河运营,采用换电模式实现零排放,续航里程 220 公里。中国与东盟试点数字集装箱,关锁信息实时共享,周转效率提升 30%,某灯具企业通过该技术将破损率从 5% 降至 0.3%。
中东与东南亚市场呈现差异化增长。阿联酋电商零售额预计 2025 年达 705 亿美元,沙特市场用户渗透率 74.7%,家居、电子产品需求旺盛。东南亚 “快商务” 崛起,Lazada 在印尼推出 “闪电达”,1 小时达服务覆盖雅加达 80% 区域,客单价提升 45%。
物流枢纽建设加速资源集聚。广西北部湾港开通至东盟 36 条航线,2024 年货物吞吐量突破 7500 亿元,对东盟贸易额占比 47%。云南昆明依托中老铁路,将老挝木薯粉运输时效从公路的 15 天缩短至铁路 5 天,成本降低 30%。
跨境电商企业通过多式联运实现弯道超车。某 3C 卖家利用广州黄埔综保区至东莞无人机航线,10 分钟完成跨境配送,破损率从 5% 降至 0.3%。义乌商户通过 AI 数字人生成多语种营销视频,结合中欧海运专线 “海运价格、空运时效” 的优势,店铺营业额提升 10%-20%。
传统物流企业加速转型。广西现代物流集团推出 “门到门” 全程供应链服务,将柳州桥梁工程材料通过 “公路 + 海运” 联运发往缅甸,运输成本降低 18%。重庆华峰化工通过陆海新通道中老铁路班列,2024 年上半年发运集装箱 1545 标箱,较 2019 年增长 32 倍。
合规风险 凸显。欧盟 ESPR 法规要求 2025 年第二季度启动电池、纺织品数字产品护照(DPP),某服装品牌因未提供再生材料证明被德国海关下架 300 款商品。建议卖家优先选择低碳供应链,如使用再生材料占比≥30% 的包装。
供应链韧性需强化。亚马逊 FBA 赔偿机制调整后,高溢价商品赔偿金额缩水 70%,某 3C 卖家通过第三方海外仓分散库存,将 FBA 依赖度从 80% 降至 40%。
中国 - 东盟多式联运正从单一运输服务向产业协同升级。广西计划到 2025 年培育 15-20 个多式联运服务品牌,对精品线路给予最高 1000 万元资金补助。绿色智能集装箱标准互认、跨境电商退货中心仓等创新模式将成为竞争焦点。